文章内容

非遗年画进校园文化传承润心田

近年来,我区坚持德育为先,注重乡土文化传承。今年的全区教育和体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全面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传承和蓝色海洋特色教育”。

如今,茂腔、民乐、安塞腰鼓、剪纸、年画等富有西海岸文化特色的乡土课程在我区不少学校迅速开展,其中刚刚建校三年的弘德学校,将胶南年画作为学校的文化引领,强化乡韵文化传承和乡土文明建设,非遗项目“胶南年画”“时光隧道”老物件陈列室等,为师生留住了乡愁,触摸了中华文明的根、脉、魂。

年画进校园助力文化传承

粗糙的土胚墙、灰蒙蒙的瓦片、乌亮的瓷盆、古朴木门上的明艳年画……这间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的教室就是弘德学校专门设置的胶南年画工作室。工作室的墙上、桌子上整齐地排布着孩子们已经完成和正在创作的年画作品。

“以前的年画就是老百姓贴在门上的这种。现在的年画内容变得非常丰富,融入了创作者的生活经验、思想和美好愿望,风格也偏现代化。”弘德学校校长徐玉红告诉记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潘鲁生来学校参观时,曾评价胶南年画反映现实乡村生活、民俗活动、生产生活,贴近民生,倡导了正能量,“成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并表示传统文化进校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维发力守护文化瑰宝

“2017年4月,我们成立了胶南年画社团,以传承老胶南年画艺术为宗旨,引领学校文化,让孩子们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徐玉红告诉记者,在原区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胶南年画教育基地、胶南年画展室相继落户学校,孩子们在学校就能了解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表现技巧、经典代表作。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学校又成立了年画社团,聘请专业年画老师传授年画基本技法,指导孩子们临摹学习。学校还开设与年画相关的课程,逐步建立学校特色文化课程。

除了聘请校外名师大家指导学生习作,学校还充分调动在岗教师的积极性,开展剪纸课,并广泛搜集校园和生活中的老物件,打造具有历史气息的“时光隧道”老物件陈列室。孩子们在学习年画的课余,可以走进陈列室通过老物件感受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激发创作的灵感。

老祖宗留的东西不能丢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不能丢。”弘德学校一个学生随口说出的话,牢牢刻在了徐玉红的脑海中。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胶南年画特色课程已经让孩子们退去当初的疏离感,转而形成了强烈的依恋,而这正源于大家对乡土文化的热爱。

据悉,胶南年画具有自己的特色,其运用简单、丰满、装饰的构图,跳跃统一的色调,稚拙、朴实、夸张的造型,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具体抽象共存的独特艺术风格。其创作主题大多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关,使得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高涨。每周三,学校都会组织老师指导社团学生上课,并定期举办欣赏和品鉴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作和审美水平。2017年,在中德青少年足球队友谊赛中,弘德学校的年画作为礼品送给了曼海姆市市长。

“孩子是一张白纸,传统文化可以尽情在上面书写。通过胶南年画,孩子们开阔了视野、接触了外界平台,丰富了内心色彩,提升了艺术审美水平,学校的‘和美’文化也因他们迸发出光彩,乡土文化愈发后继有人了!”徐玉红表示。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