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善治善为 惠民兴区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创新社会治理的突破口也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刚刚过去的2018年,新区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统筹推进网格治理、投诉受理、社区服务,进一步夯实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创建根基。

网格越织越细

网格,是社会的神经末梢、治理的最小单元。刚刚过去的一年,新区力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改革,把网格打造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道屏障。“镇街一张网、管区一大格、社区几小格”,在新区,以镇街联动指挥中心为枢纽,以基层网格为管理单元的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已逐渐形成,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26个镇街划分为183个管区、1309个网格,共有1106名专职网格员、3000余名专业网格员活跃在城乡社区,成为了新区服务群众的“流动窗口”、社会治理的“首道防线”。

为真正实现“1+1>2”的网格治理效果,新区创新实施网格组团化治理服务模式,建立起“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N名专业网格员”的网格架构。即每个网格设一名网格长,由镇街干部担任;组建专职网格队伍,围绕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展巡查走访;推动综合执法、安监、公安等部门执法力量实名下沉网格作为专业网格员。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职能部门,网格员距离群众更近,不仅能帮职能部门提前核实、了解情况,还可第一时间化解矛盾。据悉,网格员在巡查中一旦发现问题,通过智能终端实时发送至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由区、镇街、管区三级进行研判、分办、处置、反馈,实现了简单问题解决不出网格,复杂问题解决不出镇街。

投诉处置有力

发动和依靠群众找问题,社会治理才能治到点子上。前提则是,要让群众有地儿说、不白说。群众感到说话管用,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新区,公众投诉受理处置工作体系构建起来,整合行政效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督、劳动保障等28条政府部门服务热线的“为民服务一号通”67712345设立,24小时在线服务,部门联勤联动处置,实现了“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

走马西海岸,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新区的社会治理已深刻地触动居民的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后,市民已经习惯于第一时间拨打67712345发起投诉、咨询,等待社会治理中心的即时回应。目前年均受理处置群众的咨询诉求40万件,处置率达97%以上。

与此同时,为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新区还创新建立“一把手通报”“电视曝光”“处置不力单位通报”等督办制度,形成社会治理、督查考核、纪检监察、组织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督办机制,实现督办、考核、问责环环相扣,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切实提高了市民诉求的处置效率,解决了一大批难点热点问题,让老百姓在件件实事中感受到了政府的力度和温度。

由是观之,“为民服务一号通”的设立极大改变了单一依靠网格员收集信息的状态,实现了全天候接收全区群众的投诉和建议。现在,有诉求的群众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把事情搞定。

社区治理规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视察时提出的“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这一重要论断,新区坚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把公共服务资源放到基层社区,率先开展社区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

过去的一年,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党建引领、治理创新,组织共建、连心服务”党建联建;建立“一居一格一站”社区服务体系,将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沉到社区,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引导居民自治,推动社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通过“居民议事厅”“社区听证会”等多种形式,畅通居民诉求渠道,引导居民参与议事、协商、监督,推进社区有序治理。

与此同时,新区还不断丰富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当下,社会组织扎根社区逐渐成为一种现象:全区共有1300余家社会组织,近300家社会团体、14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上,形成了协同共治新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绘制的新路标。新区将继续依托以“网格化巡查为基础、社会化参与为目的、智能化支撑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关键、法治化保障为根本、时效化管理为标准”的六化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新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力争走在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前列。

李 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