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四个论英雄”做实经济密度

日前,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出台的一系列文件,这些政策意在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实体经济的能级和竞争力,特别是对于产业用地,上海在创新出让模式、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开发强度等方面都给出了具有探索性、突破性意义的指引。

形成政策体系落实“四个论英雄”

所谓经济密度,即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量,大致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产出”。评判一个城市发不发达,不能光看GDP。有的城市GDP很高,那是因为面积大、人口多造成的。有的城市面积很小,人口也不多,但是GDP却很高,这样的城市经济密度就很高。提升经济密度,就是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密度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之一。而“四个论英雄”,则是对提高经济密度进行精要阐释,强调要“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这个导向意味着,上海为落实高质量发展,将不断提高单位土地、能耗、环境消耗等的经济产出。

上海发布的这一系列文件,可以说将“四个论英雄”更具体地进行落地,最核心的是两个文件——《关于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双高意见”),以及《关于本市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若干意见》(简称“高质量用地政策”)。据悉,政府部门还同步制定了包括产业地图、意见实施细则、行动方案在内的几十个配套文件,从而形成政策体系。

辨析“高产低产”差异化配置资源

在“双高意见”中,上海从三方面入手提出20条具体举措。简单说,一是要把住“入口”,加强规划布局,引导各产业合理进退;二是推动“腾笼换鸟”,推动存量低效用地转型升级;三是建立“标尺”,科学评价资源利用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并根据评价结果,在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政策,促进资源向目标产业和企业聚集。

“双高意见”的一大亮点是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比如,上海提出要构建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制度,以用地、用能、劳动效率、科技创新、污染排放等为核心,明确“高产田”和“低产田”的分类标准,进而在产业准入、技术改造、电价、环保等方面实施差别化配置机制。再者,上海将更严格推行项目准入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三高企业”(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压减“三低企业”(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低端加工型、低效用地),引导产业园区在产出效率、创新创业、品质品牌、投资环境等方面对标国际一流。

现有的一批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区域,未来将结合各自特色,通过不同路径,实施深度转型,最终成为建设强度高、创新浓度高、经济密度高的“产业新区”。特别是吴泾、高桥、南大、吴淞、桃浦五大重点区域,要在转型中重点引进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车联网、健康服务等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创新项目。

向存量要土地统筹产业生活生态

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是经济密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对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而言,土地供需矛盾是最突出的瓶颈之一。因此,不仅“双高意见”涉及产业用地政策,上海这次也专门发布文件,在提高全域土地资源利用质量上进行探索。

根据“双高意见”和“高质量用地政策”,上海将对标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布局和空间治理,对标国内最高、国际一流的用地绩效,致力于“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促发展”,更多依靠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全面提升土地的综合承载容量和经济产出水平。

为支持实体经济,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上海这次出台了五个方面的产业用地供应政策,发布了五条存量土地的盘活路径,有望显著提高产业用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使得好项目的用地需求能被保证,引逼低效用地以市场化的方式转换退出。

着眼于统筹土地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上海这次非常强调打造产城融合的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鼓励产业用地的“混合开发”“立体开发”,在城市更新、旧区和城中村改造、乡村土地资源高效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值得一提的是,“高质量用地政策”对于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和容积率作了探索,提出按照产业具体需求核定容积率,同时,明确将腾挪出来的土地用于公共目的,也就是建设绿化、服务设施和增加公共空间等。据《文汇报》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