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筑牢“心防”安全墙

新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基层心理服务阵地230余处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近年来,新区积极推动心理服务阵地建设,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开展心理服务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阵地建设夯实心理服务基础

“心理咨询师把道理讲得很透彻,我心头的疙瘩全解开了。”家住新区红石崖街道的隋大哥,因为无法跟孩子有效沟通,长期以来苦恼烦心。日前,在街道举行的家庭教育培训讲座上,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悉心疏导,隋大哥找到了阻碍亲子沟通的绊脚石,受益匪浅。

当下,心理咨询师介入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在新区并不鲜见。1月6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长江路街道长江中路社区的心理咨询室,发现咨询室规模虽然不算大,但心理沙盘、情绪宣泄设备等多款专业心理产品一应俱全,“社会心理咨询师会定期来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服务,辖区居民有解不开的疙瘩、化不开的烦心事都可以到这里来宣泄、调适、疏导。”长江中路社区党委书记李刚告诉记者,心理咨询室设立以来,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已成为社区联系群众、掌握社情、消除隐患、维护稳定的有力抓手。“美好生活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状态,离不开强大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此,新区不断健全和织密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新区社会治理中心社会协同科负责人韩杨介绍,近年来,新区创新建立包括心理服务等内容的社会治理服务工作站,在镇街(管区)成立化解矛盾纠纷的“情感驿站”,目前已打造基层心理服务阵地230余处,培育建立19个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活动引领打造心理服务氛围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多元思潮不断涌现,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广受关注。为引导青少年树立心理健康意识,2018年以来,新区手拉手公益服务中心开展了多场“小手拉大手”——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动。

“通过对青少年持续进行心理拓展活动,对个别有一般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干预,能够使其青少年及家庭成员在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等方面有明显改善。”该公益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薛贞艳感触颇深。

如今,类似这样的社会心理健康咨询培训活动已在全区趋于常态化、制度化及特色化。2018年以来,新区社会治理中心、妇联、团委和红十字会等积极开展各类心理服务活动,共开展各类活动12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次。

提供有效的社会心理服务,还需有一支专业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目前新区已建立2支专业心理援助社会公益队伍,培训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咨询服务人员240余名。

机制保障筑牢心理服务支撑

一个现代社会,应有健康阳光的社会心理。为塑造现代化的社会心理,2018年以来,新区社会治理中心通过确保资金支持、强化工作指导、打造互动平台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为提高专业社会组织的积极性,该中心对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表现突出的专业社会组织给予奖励,2018年对专业心理服务社会组织奖励资金5万元;研究制定《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基本内容及评估标准》等指导性文件,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心理服务活动指明方向;依托新区社会治理微信公众号“新区共治”,建立社会治理服务项目供需双选平台,根据供需信息,准确有效链接社会资源,推动专业社会组织进社区开展心理服务活动。“新区认识到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当前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需要,更是强化社会治理中心实战功能及预防违法犯罪的‘社会心理防线’,目前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成效逐步显现。”新区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丁新春表示,下一步,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将以专业性与社会性相结合,探索社工组织参与社会心理服务项目化运作,指导和改善个体、群体、社会的行为,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图 李 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