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太行山路中学项目开工建设

总投资1.7亿元建设36个班 国风古韵弘扬传统文化

2018年是新区教育建设持续发力的一年,也是青科控股集团彰显学校建设品牌力量的一年,这一年,集团积极承担新区60个教育项目建设,总投资约60亿元,全年实现完工项目27个,在建项目17个,完成投资约18亿元,建设速度走在新区前列,建设项目遍布全区16个镇街,进一步均衡了新区教育资源,新区数万中小学生受益。时值年底,青科控股集团毫不松懈,全力开展前期工作,保障学校项目顺利推进,近日,新区挂图作战项目太行山路中学完成施工、监理招标,正式开工建设。

国风古韵弘扬传统文化

12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太行山路西、富春江路北的太行山路中学项目现场,时值年底,寒冷的北风并未令工人们的工作热情冷却,施工现场紧张有序,往来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据现场负责人陈增建介绍,该项目是36班中学,总建筑面积28900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建设综合教学楼、风雨操场、游泳馆、食堂、报告厅等,这所开工前受到许多市民期待的中学,完工后可为周边区域提供1800个学位。

这是一所意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

据介绍,项目建筑整体呈H型,风格简洁大气,外立面采用灰瓦、米黄色真石漆、褐色格栅装饰等,色彩沉稳平和、古色古香;室外铺装多用深浅灰色及少量暖黄色,校园主入口设置“国学之旅”特色广场,围树坐凳刻写国学文化、历史名人事迹等,打造展示中国古代历史、思想的文化空间,让学生进出学校即可浏览、学习、积累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精髓;室内空间采用新中式风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体现空间的灵活性和整体性,在门厅、交流空间等公共空间,以花格、文化砖、中式花纹线条等元素表达传统古韵之美,整体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二家园。”青科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陈增建告诉记者,“我们在校园文化设计中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结合,贯穿于建筑、景观绿化、室内空间设计的各个部分,为传统文化呈现全新美感,通过营造古色古香的校园文化氛围,结合国学文化教育,可激发学生对中国悠久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弘扬传统文化。”

山水意趣打造“公园式学校”

这是一所“公园中的学校”。

青科控股集团规划设计部薛辰琪告诉记者,太行山路中学选址地块地势较为复杂,集团尊重原始自然地貌,遵循“意趣生态,借势造园”理念,利用“山水”元素层叠组合不同的空间层次,设计“国学之旅”“中庭景观”“模拟梯田”“交流园地”“晨读园”等几大主要景观节点。

校园西南角,沿着多变的地形而成的折形曲线矮墙,为此处景观提供了自由丰富的特性,坡度高差化作“梯田”造型景观,选择花期相近且易于打理的地被植物,突显空间层次感,既将折线符号自然融入其中,也突出了生态主题,较好地诠释了“借势造园”理念,阶梯高差适度,可走可坐,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可供孩子们休息和学习的理想场所。

中庭景观是校园的一大亮点。围合的院落中,一汪池水鲜活明澈,流动的水系赋予庭院以灵气,国画山水写意手法描绘出驳岸蜿蜒的曲线,打造充满诗意的人文景观,亦可作为雨水花园户外讲堂;南侧作为“户外教室”集生态讲堂、雨水花园、户外交流、休闲空间等功能为一体,学生可以通过高低错落的特色树池坐凳进行交流,石凳上刻有“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校训等,窗外葱茏的绿色映入室内,学生宛若置身花园。

“我们通过打造公园式学校,让校园拥有公园般的生态意趣与活动功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师生营造舒适、美好的室外活动空间。”薛辰琪说。

面向未来营造新型学习空间

如果说如诗如画的绝美校园能为师生带来视觉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那么完善的设施、齐全的功能则为师生打造绝佳的教学环境,让上学、上课成为一件乐事。

除了标准教室,师生还将拥有书法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等功能教室,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培养课外兴趣爱好提供便利;安装吸音降噪、新风换气、专业运动材料等设备的风雨操场、游泳馆等“高大上”的体育场馆将不再只属于高等学府,为学校教学资源全面升级、师生强身健体提供条件,未来条件成熟后,这些体育场馆可开放社会共享,服务周边区域人群,均衡新区体育场馆资源。

此外,这还是一所面向未来、理念先进的学校。

太行山路中学为教学综合体建筑,兼顾地形地貌和建筑艺术性的同时,满足校园建筑功能需求,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标准教学单元模块组合”设计,将校园建筑按照功能划分为基本教学、交通空间、辅助功能三组模块,通过模块间合理有序的组合,教学、体育活动、课外教学、餐饮等功能相对独立、互不影响。如:体育活动与音乐、舞蹈教室等有可能产生噪音的场所,均与标准教室保持合理距离;教师的备课空间距离教学空间较近;餐厅、厨房等设备用房位于负一层等,使用方便合理,既能构建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又能营造开放灵动的新型学习空间。

在教学体系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重要构成部分。项目面向未来、吸取教育3.0理念,在教学楼走廊设置非正式弹性空间,可灵活用作课内外交流区、休息区、茶座、备课区等;在教学楼北侧预留开敞大空间,通过活动墙体分隔,可根据教学需求,随意进行空间合并、分解,既可用作个别辅导、小团体互动,又能开展大团体教学,方便经济,这种弹性空间对于学习、合作、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苗壮 周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