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外国友人加入社区曲艺社,跨国企业参与消防演练,红石崖街道——

“微型社会”国际味儿足

外国友人加入本土社区曲艺社,跨国企业参与当地消防演练,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震撼开赛……在红石崖街道,一个个国际味儿十足的“微型社会”悄然形成。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彼时,身边出现一名不同肤色的外国人,足以惊动全街道老百姓;而今,老外已成了一场场充满国际范儿交流活动中的主角。回顾红石崖街道改革开放发展史,在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进程与传统治理方式产生“冲撞”矛盾的背景下,不分内外,包容与尊重的城区文化品格养成令人惊喜。

这份惊喜因何而来?还需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与红石崖街道“区街融合”的发展新路径说起。

更多外国友人参与社会治理

今年,红石崖街道福莱社区“和谐邻里大舞台”上多了一些“洋戏迷”,他们都是来自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外国友人,闲暇时就喜欢来这里看茂腔表演,与当地群众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现在走在福莱社区,国际元素随处可见,依托社区独特的人文优势,街道搭建了福莱社区‘和谐邻里大舞台’,成立了‘乐活’曲艺社,吸纳各国的文化达人参与,形成了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氛围。”红石崖街道社会治理办负责人刘德刚介绍。

“我非常喜欢参与社区的各种文化活动,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融合一家的国际化大家庭。”来自德国、多次与社区居民搭档主持“乐活”曲艺社活动的Sven Ring说。

像Sven Ring一样融入到当地生活中的外国人还有很多,这种融合也让红石崖街道越来越有国际范儿,来自德国斯图加特的丹尼尔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来这里五年多了,现在娶了中国太太,待得越久,越有家的感觉。”

外国朋友越来越融入的同时,红石崖街道居民的眼界也越来越宽,时不时还能看到许多“洋气景”,瑞士长号乐团表演、斯巴达勇士赛、欧米勒钢琴赛……一系列国际化的体育文化活动让当地居民大饱眼福。

外国企业渐成治理重要主体

外国友人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同时,外国企业也逐渐成为红石崖街道社会协同共治的重要主体。

近年来,“区街融合”效应持续释放,前来红石崖投资兴业的外国企业也越来越多,企业发展活力稳步提升。但是,企业多、联系少,资源多、共享少,人才多、交流少”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如何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日前,红石崖街道每季度一次的消防安全实地实战培训上演,与以往不同,此次活动现场多了一位德国人,与辖区消防队员和社区市民频频互动,她就是青岛德国企业中心负责人柯雪婷。柯雪婷的日常工作就是帮中德企业“搭桥”,在她看来,来这里的企业需要因地制宜融入当地。

建立外企参与消防应急演练制度,帮助外企解决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搭建福莱足球绿茵馆开展少年足球培训,开办德语角、英语角……红石崖街道主动作为、因势利导,逐步搭建起一个个国际化协同治理新平台,辖区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日益高涨。

借力“区街融合”共享发展成果

建立联席共商机制,街道与功能区互联互通工作动态,围绕辖区内软实力提升、开展多元服务等5个方面深入对接,共同绘制年度融合发展重点工作清单;100余名区街干部职工共进社区、共进一线、共进企业,深入调研辖内社会治理难题20余项,主动解决群众诉求100余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0余件……

伴随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的蓬勃发展,红石崖街道作为推动园区发展的核心承载区、服务保障区,“区街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在社会治理创新中,街道积极融入国际化思维模式,将融合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新效能,将多元的世界文化引入社区建设与管理,引导中外居民参与社会治理,共享‘区街融合’发展成果,开辟了国际化视角下的协同治理新样本。”刘德刚说。

紧抓“融合”这个“牛鼻子”,红石崖街道社会治理开始破题,人人参与、社企互动、平台搭建……成果百花齐放。

“街道抢抓‘区街融合’新机遇,深化完善联勤联动机制,打破社会治理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优化社会治理联勤联动指挥中心,联勤联抓、联治联防、联动联创的局面初步形成,协同治理下的居民获得感正不断增强。”刘德刚表示。李 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