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玉带逶迤画卷雄 魅力蓝湾展芳容

78公里慢行系统和沿海视觉通廊项目基本建设完成

冬日阳暖,漫步或骑行在宛若玉带的环岛路,一幅海天相接、云浪共舞的滨海风光图卷跃入眼底。蓝湾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新区利用三年时间,对137公里海岸线开展整治,“绣出”了一条亮丽海岸线。据介绍,截至目前,新区累计拆除清理岸线130公里,78公里慢行系统和沿海视觉通廊项目建设基本完成,魅力蓝湾芳容初显。

荒滩蝶变观景台

偎依青山,望岛城锦绣;面朝大海,观巨轮往来……在位于凤凰山下的蓝湾路慢行系统后岔湾景观节点,记者站在近四百平米的“海潮对望”观景台上极目远眺,一片壮阔景观映入眼帘。“这里是西海岸对望青岛主城区最近的地方,现已成为市民游客近海亲海的好去处,尤其受摄影爱好者的喜欢。”项目方相关负责人孙静超告诉记者。

虽已入冬,漫步这处景观节点,仍可见海畔树影、栈道绵延,苇草摇曳、景石错落,可谓步履所及,美景处处。与现在的场景不同,蓝湾路慢行系统建设之初,这里常年“闲置”,建筑垃圾堆存严重,部分自然地形遭到破坏,是一处名副其实的“荒滩”,生态环境亟待修复。

谈起整治前后的变化,孙静超介绍,这处景观节点整体设计颇费了一番心思,“我们将保护生态环境、还原自然岸线放在首位,以蓝色的海洋为背景,以绿色的植物为基底,让昔日荒凉的海岸线变成了市民游客亲海观光的好去处。”“窥一斑见全豹”。在蓝湾路慢行系统建设过程中,新区聚焦“车行观海、步道亲水、慢道骑行、平台观景、驿站休憩、视觉通廊”六要素,呈现了一处处亲水融绿新景观。据了解,目前后岔湾至龙门顶慢行系统及景观绿化基本完成:新增绿化面积148万平方米;新建慢行观光车道约12公里;新建滨海自行车道约50公里、提升改造约25公里;新建滨海步行道65公里(其中栈道约8公里)、提升改造约10公里。

实现近海更亲海

“以前孩子想去海边玩都得去金沙滩,慢行道建成后,就像在家门口建起了公园,一有时间家人就喜欢到这儿转转。”离开后岔湾,记者来到位于涵碧楼酒店东侧的蓝湾路慢行系统后岔湾至银沙滩的样板段,正在此处休闲的薛家岛街道南庄一社区居民薛女士告诉记者,“过去,海边都是渔民的养殖池子,看护棚密密麻麻,虽然家门口就是海,但到海边确实挺费事儿。”“由于填海造地、占用岸线情况严重,私搭乱建屡禁不止,再加上违规倾倒废弃物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的岸线忽断忽续,蓝色海湾整治迫在眉睫。”说起整治之前的海岸线环境,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指挥部副总指挥、办公室主任宋军痛心不已,为解决百姓靠海难亲海的现状,新区决心下大力气拆除违法建筑,改变养殖业态。

据了解,截至目前,新区已组织16个镇街累计拆除整治沿线历年存量建筑64万平方米;拆迁补偿清理涉及11个镇街54个村居2360户,组织各镇街累计清点测绘海域养殖池668万平方米、陆域构筑物271万平方米,已分别拆除550万平方米、229万平方米。

曾几何时,活动区域单一、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等也是新区滨海一线挥之不去的“痛点”。而今,基本建设完成的慢行系统一改曾经的面貌,“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市民的参与感,现在我们看到的景观平台,都是利用原来的养殖看护房的基址建造。”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海岸线的情况,新区因地制宜地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让市民更好地亲海休闲。同时,为避免出现“见树不见海”,建设中预留了观海视觉通廊,通过对沿线树木的移植、疏伐,让市民真正与景观产生互动和融入。

拆除酒店建公园

沿东环岛路行至九龙山路,在金沙滩东侧,记者来到一处新建的山水生态公园,这里现已成为新区新增的游玩好去处。漫步在这处海边公园,记者发现,这里建有宽敞的活动休闲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还配建有塑石假山、散步慢道以及景观小品。

据蓝湾整治行动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山水生态公园所在地原为华皓酒店项目的建设用地,“考虑到该项目破坏了原有的海岸线,并阻挡了市民亲海的视线,于是多次协商后进行拆除。”

无独有偶,据了解,新区已经全面停止沿海近岸养殖项目审批,对滨海大道沿海侧土地进行详细梳理,结合规划严控海岸带项目布局,完成了华皓酒店、金沙滩水产、惠与大数据、游艇会、艾美酒店、红树林度假酒店沿海一侧的规划调整并实现慢行系统贯通。“现在新区的沿海项目在规划审批之前都将征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指挥部的意见,我们要考虑项目会不会破坏海岸线、会不会阻挡慢道系统、是不是挡住了老百姓亲海的视线等。”宋军告诉记者,只有符合条件的项目才可以落户,这也体现了新区还海于民的坚定决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后岔湾,景观节点内的一处水井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蓝湾整治行动中对地域文化保护的缩影。据了解,这处水井历史久远,至今仍有村民吃着井里的水,可以说是凤凰山下周边村落历史发展的缩影,诉说着后岔湾兴衰的故事。而像这样的水井在蓝湾路慢行系统建设中还有很多,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李 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