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空气动力”加速现代农业蝶变

利用空气中的热能改变居住环境的温度;依靠空气压力充当2000平方米农业大棚的“支撑架”;营造高气压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当前,空气这一司空见惯的资源在新区多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也为新区乡村振兴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空气动力”。

空气热量温暖农民舒适生活

近日,记者跟随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天一新能源有限公司和青岛智扩双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空气能研究者,一起实地考察了空气能在新区多领域的综合利用。

在滨海街道 杭村村民徐吉伟家的外墙上,记者看到了一个新鲜物件,它形似普通的空调外机,个头却比空调外机大了不少。

“这是我家新换的空气能取暖设备的压缩机,通上电不一会儿家里就暖和了。”年过半百的徐吉伟经济账更是算得明白:过去家里烧土暖气,一个冬天得用3吨煤,花费在 3000元左右,自从换上了空气能取暖器,一个冬天至少能省1000元。“不仅经济,而且干净便捷又安全。再也不用大冷天出去铲煤、倒煤灰,也没有了安全顾虑。”

据青岛天一新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殷发科介绍,空气能取暖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取暖方式,它是利用空气中的热量来完成供暖,仅需少量电能就能使压缩机运行,对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取暖效果。“不仅节能安全,空气能采暖设备也不受气温影响,在炎热或极寒天气下机器照样可以运转。”

“目前,空气能采暖在新区农村逐渐流行,这在提高农村百姓生活质量的同时,更有助于新区农村环境的改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青岛天一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宗明表示。

空气压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在现代农业示范区附近,一个特别的蔬菜大棚即将竣工投产,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玻璃房。走近后记者发现,这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棚没有任何支柱和横梁,“它靠空气气压支撑,并利用高气压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能够使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提高30%左右。”青岛智扩双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晓军告诉记者,目前该大棚的设计理念已申请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气大棚的空白。

据纪晓军介绍,这座空气智能大棚采用双层结构,因为可以靠空气支撑,没有任何支柱横梁,所以棚体柔软且呈现自然弧形,能够有效抵御风雪等恶劣天气。“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要,空气大棚能够自动或手动调节棚内温度、湿度、气压和通风,即使室外环境低至-30℃大棚内也可照常种植。由于高气压的作用,棚内农作物生长周期也会缩短,可比同期冬暖棚种植的农作物提前上市,作物产值也随之提高。”纪晓军说道。

据了解,空气大棚单体规模可达5亩,还能进行立体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目前我们正积极探索空气大棚与光伏发电配套使用,让新能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益助力。”纪晓军表示。

创新风潮加速科技转化效率

新能源在西海岸各领域的日渐推广,得益于新区积极创新招才引智的体制机制。

据了解,2018年,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建立“农业科研院校专家教授+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目前我们已构建新能源利用、葡萄、蓝莓、蔬菜、小麦、地瓜、花生、构树等产业共16支技术服务团队。”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园区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勇说。

李勇告诉记者,现代农业示范区始终注重与国内外知名农业高校、院所之间的合作,先后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合作建立了教授工作站或科研基地。“高校有科研成果,企业有发展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校企之间搭建起平台,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示范、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的先行区。”李勇表示,此次就空气能的应用将各方汇集到一起,就是新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 王 雪 殷登科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