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发挥国企优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新区公用事业集团凝聚企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从结对帮扶到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今年,新区公用事业集团把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实现百姓美好生活的愿景放在心中,进驻铁山街道新河村,发挥资源、技术、管理、服务等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用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民生扶贫建设美丽乡村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新河村综合整治的各个项目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每天增添的新成果都见证着该村面貌的华丽蝶变。

“我们充分利用在市政、园林、环卫等服务领域的企业优势,结合新河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需求,以惠民工程为依托,从道路、河道、绿化和照明四个方面入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帮助贫困村提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全力促进民生扶贫。”新区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公司行政科负责人封常珂介绍说。

据统计,该集团共投资12万元,整治河道600米,清淤5000立方米,栽植结缕草3880平方米,解决了旱季水体黑臭、杂草丛生、蚊蝇滋生,雨季河道内涝、泄洪不畅的问题;投资60万元,开挖回填土方2030立方米,埋设管道130米,栽种乔灌木162株、冬青绿蒿250平方米,解决了雨季道路坑洼、积水内涝、水土流失等问题;针对村内路灯缺失,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的现状,投资12万元,在村内主要道路节点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保证村民夜间出行安全便捷。

坚持产业扶贫助力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关键所在,也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

为此,该集团结合新河村地理优势,出资建设苗圃基地,打造“村企共建”苗木扶贫产业基地,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推动产业扶贫。

目前,已签约租赁村庄流转土地200余亩,每年为村庄增加集体收入近25万元;利用区域内现有的17座日光大棚,进行扦插小苗培育,每年可培育2批共68万棵,基本满足集团各苗圃小苗需求,节约成本34万元;培养水生植物,投放鱼类,进行生态化栽植,打造成集景观苗木培育、奇花异卉观赏、休闲娱乐观光等项目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基地,从而以生态观光旅游,带动乡村旅游服务业、餐饮业发展,为村集体及村民带来经济效益。

坚持就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更多的是要培植农民的‘造血’功能,我们通过产业项目,为贫困户寻找到长期有效的自我保障平台,通过苗木扶贫产业基地提供岗位,让该村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构建起人、土地、产业三者的良性互动。”封常珂说,圃基地建成后,采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就地招工,为村内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人均收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逐步带领贫困群众摘帽脱贫,走上幸福路。

扶贫先扶智,该集团还通过开展苗木栽植观摩学习、现场指导等方式,对村民进行苗木栽植技术培训,普及苗木知识,不仅提高了村民知识水平,解放了村民思想,增加了生产技能,还在苗圃产业的带动辐射下,对周边经济结构带来变革,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保证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可持续就业能力,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实现了企业、村居、村民的融合发展。

下阶段,该集团将继续坚持“输血”与“造血”两步走,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重点,因村施策,精准帮扶,严管善用,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健康增长,进一步为乡村振兴筑牢经济基础。

张 静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