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乡村振兴的“农机引擎”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西海岸新区有限耕地资源的真实写照,而农村人口“一代留、二代走、三代四代不回首”的苗头显现,更成为眼下新区农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难题。

如此现状,谁来种地?怎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新区乡村振兴?新区农机局局长张相年认为,农业机械化是破解农村劳动力短缺,实现新区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目前,新区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99%,主要粮食作物已基本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张相年表示,新区正申报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脚步从未停歇。

让机械干农活土地“手中”解放劳力

当前“谁来种地”问题日益严峻,而在新区,这一困境正逐渐得以破解。

9月10日,正值花生收获时节,但六汪镇种粮大户宋宝却像一个“甩手掌柜”,只早晚去田间地头逛逛,看上去比平时还要悠闲。“现在的农活都让机械干了。”尝到农业机械化甜头的宋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前没日没夜干的农活,现在三五天就能全部完成收获。不仅效率提高30%,种植成本还下降了30%,合计下来每亩地可增产20%。

张相年表示,“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新区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不仅把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更是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让农业从传统生产模式转变为高效而有竞争力,使从事农业生产变得体面而有尊严,使新区农民富有而受人尊重。”张相年说。

社会化农机服务破除自然资源短板

新区耕地面积83.8万亩,小地块多,丘陵地带多,推进全程机械化并非易事。为破除自然禀赋短板,新区建起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对老百姓来说,大型农业机械保有困难,且性价比较低。”青岛金丰公社总经理徐享敬介绍说,金丰公社现在向农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可以是从播种到收获的保姆式服务,也可以是专项订单式服务,“哪怕是二分地,我们也可以托管,以专业的农业机械为老百姓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新区个人购买农机的农户少了,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及农业机械保有量逐渐攀高,农机装备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以青岛金丰公社为例,现已采购2架植保无人机,20台植保机以及花生收获机等,可满足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刚加入金丰公社的黄金武笑着说,他把家里的7亩农田全部托管给金丰公社,在他看来,托管后,不但作物产量有保障,而且质量也更好,“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省出时间外出打工,有了双份收入。”

目前,新区已注册登记农机合作社52家,服务8万余农户;年作业服务面积达160万亩,占新区主要农时大田作业面积的70%;机械植保合作社11家,拥有高效植保机械638台套,年作业面积57万亩。

APP+大数据信息助力智慧农业

新区农业机械化在信息化道路上也有了新突破。

近日,在新区农机补贴服务大厅内,宝山镇村民沈思金刚办理完农机补贴手续,前后不过三分钟。

原来,他早已在青岛农机补贴APP上完成相关申请。“在APP里我能看到机械型号以及可获得的补贴,而且可以直接填写信息并下单。”沈思金介绍,办这个补贴很简单,购机完成后把农机拉过来,拿上身份证、银行卡、购物发票,一趟就能办完。

此外,新区还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机”的物联网建设,正在筹备的新区智慧农机云平台9月正式上线。“该平台将构建起农机手、农机合作社、区三级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作业机械、作业环节和生长过程的全覆盖。”张相年介绍,新区农机局已在田间地头建起农情监测站,每个监测站可监测3000亩土地,用上云平台后,机械作业的状态、面积等会实时在平台上显示。 王雪 赵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