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拉长农民增收链

“新六产”焕发农业新面貌

“我们从1999年开始学习平菇种植技术,并对食用菌的整个产业链进行研究,最终我们将适合新区种植的食用菌技术引入本土。”在青岛金昊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金建的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工厂化生产、立体种植模式已发展成熟,食用菌栽培与休闲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了种植、采摘、销售整套生产体系有机融合、有序运行。

“现代农业不仅要精于种植,更要向二产、三产要收益。”已成为新区平菇产业实战技术带头人的刘金建说,“将农产品进行二产加工,由原本一份收入增值为两份,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收益,最终就能获得六份收入。”

刘金建走的路子,正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新六产”。“‘新六产’的本质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农民增收链。”新区工委农工办(区农发局)主任李春荣介绍,在新区,农业“新六产”带动农民增收、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的例子俯拾皆是。

胶河管区的马铃薯种植产业,便是农业“新六产”的成功实践。“刚过马铃薯收获季,现在主要忙着配货。”8月5日,记者在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见到了忙碌中的刘国栋,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现已承揽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7、8、9月份全国范围的马铃薯供应,并成为其全国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

胶河管区的5400多农户种植炸片专用马铃薯,种植面积从起初的300亩发展到如今的12000亩,通过产、供、销的模式,实现年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农民年盈余分配2100多万元。

百尺竿头须进步。按照今年6月青岛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实施意见》,针对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十项重点任务,新区更加积极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区积极发展农业‘新六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使新区农业经济展现出崭新的面貌。”李春荣表示,到2022年,新区现代农业增加值要力争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四新”经济增加值力争达到30%。

眼下,新区正加速走出一条产出高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新道路。 王 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