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新区增殖放流水产5亿余单位

本报讯 伏季休渔期全面开启后,以恢复资源,保护生态为目标,新区增殖放流工作逐渐拉开帷幕。

日前,记者从新区海渔局获悉,近日,新区争取各级扶持资金421万元,推进渔业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黄家塘湾、灵山湾、古镇口湾等区域放流中国对虾、梭子蟹等5亿余单位,其中中国对虾4.01亿尾,日本对虾1.06亿尾,梭子蟹917万尾,牙鲆和许氏平鮋135.8万尾,金乌贼50.77万只,鲢鳙鱼118.18万尾。

据了解,这是新区连续多年在休渔期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投放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新区海渔局渔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因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鱼类人工放流活动对恢复河内鱼种鱼群,改善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部门还将加强放流后续管理,加大对放流水域巡查值守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确保放流实效,构筑起保护与修复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水生态环境坚固防线。”该负责人表示。

除此之外,增殖放流还将对新区渔民增收产生深远影响。据预计,放流结束回捕后可带动渔民增收5000余万元。

另外,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有不少市民环保意识提高,常向公共水域投放鱼、蟹等,这种行为要讲究科学,增殖、放流、放生品种的习性应与该水域的生态特性相适应。淡水水域只能放淡水品种,海水水域只能放海水品种。放流品种原则上要以本地原种和其子一代苗种为主,不能向天然水域投放杂交种、转基因种及种质不纯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品种。 (王雪 徐飞)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