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搭建产业工人晋升“立交桥”

从政治地位的提升,到收入、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的政策倾斜,上海市日前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上海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实施意见》从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完善产业工人评价培养和使用机制、优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总的目标是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源泉和支撑保障。

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目前,上海市从业人口共1365.24万,其中产业工人达546.57万,占比40%。近年来,上海推出一系列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为推进上海创新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产业工人地位有所弱化、技能素质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培养发展体系不够完善、收入待遇有待提高等。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针对产业工人总体地位不高等问题,《实施意见》提出五方面举措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一是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畅通产业工人政治参与渠道;三是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培养发展党员力度;四是把产业工人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五是加强面向产业工人的党群工作。

当前产业工人技术技能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职业教育和培训供需脱节等问题较为普遍,《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实际提出,要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特别强调,要创新大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加强政府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统筹、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统筹、加强学校与企业统筹、加强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统筹、加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统筹,建立健全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同,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格局。

拓宽产业技术工人成长通道

有不少职工普遍反映,产业工人基本只有职业技能等级这一条成长通道,上升通道狭窄。特别是工人的职级及其工资没有阶梯设计,工资缺乏增长机制,老工人与青年工人收入差距较小,严重影响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针对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难题,《实施意见》从评价、培养、使用等角度切入,提出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加大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力度等举措。

其中,特别提出要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扩大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对从业人员技能评价的自主权,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市级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中开展技能等级认定试点;聚焦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运用、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项目,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龙头企业开展新技能培训评价;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晋升“多通道”机制,在部分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试点;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制度,在部分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推动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工作年限等各种要素的激励制度;在休假、体检、培训、带薪学习、国内外研修等方面,鼓励企业建立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健全衔接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的梯度化引进政策,完善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创新能力与落户政策相挂钩的制度办法。

扩大非沪籍人才住房保障范围

《实施意见》在完善产业工人住房政策措施方面,要求加快推进单位租赁房建设,聚焦符合条件的非沪籍高技能人才探索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在改善产业工人集聚的各类产业园区交通方面,要求优化公交网络,强化产业园区公交枢纽、道路等相关设施建设,完善园区交通出行环境。在扩大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等服务对产业工人的覆盖面方面,将发挥市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等优质医疗机构的辐射效应,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功能,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布局,构建社会化职工文化服务体系。

现实中很少有家长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技工院校。可以说,氛围营造是优化产业工人成长环境的重要举措。《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大对产业工人的荣誉激励力度,把优秀产业工人纳入本市杰出人才评选表彰范围,享受与上海市科技功臣、教育功臣同等待遇;设立职工创新成果奖,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类劳模先进选树活动中的名额比例,塑造更多优秀的产业工人先进典型。

据《解放日报》

新闻链接

各地出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锻造更多大国工匠

安徽以25条改革举措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广东省成立工匠学院为产业工人教育培训搭建“立交桥”,内蒙古着力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近期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让产业工人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涵养着劳动情怀、激发出劳动热情。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国际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正在发生,给产业工人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加上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技术技能、素质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也影响到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制造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大业。

发展高端制造业不仅需要高端装备、高端技术,更需要高端的技能人才队伍。我国两亿多产业工人,为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世界工业发展史看,但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乏、技能形成缺少顶层设计、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培养工匠,首先需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落实,让劳动价值体现在产业工人培养全过程,深植于治理者、管理者、经营者的各项举措中,社会才能涌现出更多大国工匠、激发出更多工匠精神。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名95后砌筑工出现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名单中,有媒体在报道时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标题——“小泥工遇到了大时代”。时代赋予制造业以重任,也将赋予产业工人以荣光。

据《人民日报》

名词解释

何谓“新时期产业工人”

传统意义上,产业工人是指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而在新时期,我国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

据东方网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