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玉带蜿蜒海上来

初夏六月,漫步或骑行在环岛路,眼前总会跃出一幅蓝天、大海、绿地和花开不断的滨海风光长卷,宛若一条蜿蜒的玉带。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新区坚持生态优先、市民关怀、文化保护的原则,“绣出”了一条亮丽海岸线。截至目前,新区清理恢复自然岸线130公里,蓝湾路慢行系统已完成70%工程量,景观大面积完成。

■生态化海洋为背景 植物为基底

阳光沙滩、海畔树影、道路蜿蜒、锦簇繁花……环岛路金沙滩至涵碧楼路段,西海岸东部一段处处皆风景的海岸线,新区蓝湾路慢行系统的3公里试验段就在这里。与现在的场景不同,过去这里常年“闲置”,遍布着堆存的建筑垃圾和附近居民开荒形成的菜园,生活在周边居民可以说是靠海不亲海,生态环境亟待修复。

蓝湾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新区率先在该处进行了蓝湾路慢行系统试验段的建设。日前,记者来到这里发现,昔日荒凉的海岸线变成了市民和游客亲海、观光、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保护生态环境、还原自然岸线放在首位,严格保护海岸线各类资源以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岸线清理、慢行系统和景观绿化建设。”青岛海洋投资集团孙静超介绍说,试验段项目总面积约为22万平方米,整体设计颇费了一番心思,以“蓝”色的海洋为背景,以“绿”色的植物为基底,为市民呈现出了优质的亲水融绿新景观。

据了解,蓝湾路慢行系统建设已先后启动了82公里,分金沙滩至涵碧楼、后岔湾至银沙滩西、银沙滩西至星光岛珊瑚贝桥、星光岛珊瑚贝桥至古镇口海军大学、洋河至跨海大桥五个区段建设实施,建成后这片海岸线将成为新区一道美丽不绝的风景线。

■人性化观景有平台 休息有驿站

滨海风景代表着城市发展质量和市民生活品质,这条滨海慢道不仅是西海岸滨海风景的门面,也在新区市民的休闲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曾几何时,活动区域单一、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等是新区滨海一线挥之不去的“痛点”。

如今,慢行道上,或小憩、骑行;观景台上,赏日落、海景……蓝湾路慢行系统串连起沿海美景的同时也更新着市民的生活方式。在蓝湾路石雀滩段,记者看到,步游道交错互通,观景台错落有致,还有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市民和游客可从容散步骑行、赏景小憩。

“在慢行系统的设计建设中,我们非常注重市民的参与感,以观景有平台、休息有驿站、看海有通廊为理念,步道选线不填海、不侵占海域,避让礁石、沙滩,注重自然生态保护,致力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富趣味、更高品质的观海体验。”孙静超介绍说,慢道的铺装材质选用透水地坪和防腐木,施工方便、环保生态、经久耐用。“现在我们在试验段看到的景观平台,都是利用原来的养殖看护房的基址建造,体现了保护和恢复滨海自然风貌的原则。”孙静超举例说,为避免出现“见树不见海”,建设中预留了观海视觉通廊,通过对沿线树木的移植、疏伐,增强了观光交通的观海性、亲海性和触海性。

■效益化向海兴未来 群众享红利

沿着新区滨海慢道走一走,会发现这条海上而来的玉带,已将新区滨海岸线旅游资源及滨海文化项目串连一体,“移步换景、处处是景”促进了滨海旅游开发步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让人们对这片海湾的未来有了更多期待。“慢行道的建设,给周边的环境‘松了绑’,也给我们养殖户‘松了绑’,随着海岸线环境的提升,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市民游客来到这里,为我们发展渔家乐、家庭宾馆等配套旅游业提供了机遇。”谈起对自身的影响,试验段周边南屯社区居民孙吉光对记者说。

除了积极淘汰水产养殖这种落后产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新区还努力“调项目”,积极引导靠海一侧的现有项目向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转型,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举个例子,在南屯社区东南侧,一个蓝湾路慢行系统中的大型景观生态公园正在紧张施工,而不久以前,这里还是一个酒店项目的建设用地。新区还海于民的坚定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滨海慢道建设过程中,新区还注重对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提炼,留住城市历史记忆。在已建成的试验段,当地的一座小海神庙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改造提升成了一处观景平台,成为了慢道建设中对文化保护的缩影。(李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