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36.34万亩小麦芒种开镰

6月6日,正值芒种。在海青镇,一台大型收割机正破浪前行,袅袅尘烟带起丰收喜悦,新区36.34万亩小麦喜迎“开镰”。记者从新区工委农工办(区农发局)获悉,预计今年全区夏粮平均单产390.7公斤,比上年增产17.3%;总产14.19万吨,比上年增28.18%。若后期不出现严重干热风天气,预计小麦粒重增加幅度更大,新区夏粮产量还将进一步提高。

抢收快打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农业是个“露天工厂”。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庄稼,最怕的就是“烂场雨”。琅琊镇驻地的刘永贵来到自家麦田查看麦子长势。“最近我每天都会来一次,之前所有的忙碌、照顾和辛苦,等的就是最后丰收的时候。”他告诉记者,现在麦收不像往年,需要着急忙慌地到处找收割机。“打个电话给镇上的合作社,收割机就到地头上等着,再也不愁庄稼收不回来。”

“麦熟一晌,收获期短。阴雨天会使小麦来不及收割,导致麦株倒伏、落粒、发芽霉变等现象,从而使夏粮产量和质量遭受严重影响。”新区工委农工办(区农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尹建华告诉记者。

“我们必须按照小麦收获时间,做好农机具调配,合理有序地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加快收获进度。”新区农机局农机管理科负责人赵伟说道,为此新区农机安全监理站组织两个执法中队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确保机具和机手以良好状态投入“三夏”生产,最大限度把夏粮丰产的良好势头转变为颗粒归仓的丰收现实。

穗大粒满“飞防”植保成新宠

在六汪镇找字庄村,刘桂勇忙着将麦子装袋。“看看今年的麦子,不仅穗大,还粒粒饱满,收成一定不错!”笑容在他脸上渐渐溢开。

据刘桂勇介绍,他的小麦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无人飞机的“关照”。“我们今年首次租了两架无人机,在六汪镇、海青镇推行小麦、玉米的飞防植保试点工作。”赵伟介绍说,4月中旬,新区开展了预防小麦红蜘蛛的飞防工作,“一架飞机每天可作业300亩,最后在两个镇各完成了5000亩的药物喷洒工作。目前看来,这种方式不但受到百姓的欢迎,效果也显而易见。”

“当下正是春播作物生长的关键期,要克服‘见籽不顾苗’的传统习惯,加强田间管理。”尹建华说,要对春播作物在夏收前普管一遍,保证苗期健壮生长,向管理要产量、要效益。同时,还应加强病虫草害监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农情监测和灾情预警,为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忙收又忙种一体化作业解民忧

俗话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这个时节,农民们又得忙收,又得忙种。

“以前单是割麦子这一样活儿,没个半月二十天肯定完不成。”刘桂勇向记者说道,现在机收、秸秆粉碎、玉米播种一体化作业,所有工作一天完成。顺着刘桂勇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联合收割机把小麦收入机斗后,收割机携带的秸秆粉碎机就把秸秆粉碎还了田。“大片麦田收获结束后,玉米深松播种机就开始了深松播种,自走式水肥一体机械随后浇水施肥。”刘桂勇说。

小麦收获后墒情适宜时,夏玉米播种越早越好。“此时,应提早做好夏播各项准备工作,抓住作物换茬时机,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布局,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高效特色作物面积,努力提高种植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尹建华告诉记者,收种要兼顾,应大力推行玉米抢茬机械直播,搞好玉米“一增四改”等技术的推广,扩大耐密型品种的种植面积,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

王 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