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小草莓映红致富路

新区省定贫困村发展草莓采摘游 实现富民增收

走进新区大场镇南辛庄村草莓大棚,阵阵香味沁人心脾,饱满通红的草莓垂落在地上,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草莓成了这个省定贫困村的“致富果”。南辛庄村是如何走上致富路的?近日,记者来到这个被草莓香气环绕的小村庄一探究竟。

村干部带头发展草莓采摘

“单打独斗”没有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还得靠规模化。

“过去村里草莓种植都是散户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瓶颈。”南辛庄村村主任张诗清告诉记者,为改变这一种植习惯,村两委动起了建产业园的念头,“我们流转了40多亩土地,建起108个草莓大棚,发展草莓公社旅游。”

张诗清话语轻松,但产业园建设初期遇到了令人头疼的困难:土地流转涉及20多户村民,很多人都不同意。“种了一辈子地,让村民们接受这么大的改变确实需要时间。”张诗清回忆说,为此,村两委成员开始入户做工作,“我们不厌其烦,一遍遍到群众家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找到了他们的子女帮忙,毕竟年轻人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快,眼光也相对长远。”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采摘带火了乡村游,然而,南辛庄的村民们却不认可这个事儿。“村民主要是担心游客进棚后把苗子踩坏。”南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徐勇说,村两委干部便率先带头,干起了草莓采摘。

尝试配送服务 提升草莓销量

发展采摘游的坚定,源自南辛庄村两委对利润的精准盘算。

“同一个大棚,搞采摘比面向市场的最终收益至少高三分之一。同时采摘可以节约劳动力,能再多种一个棚,这是双赢。”徐勇告诉记者,如果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一亩地的纯收入一般不超过一千元,搞旅游采摘后,这一亩大棚的收入能达到四五万元。

引进新品种、请专家定期实地讲课、组织种植大户参观学习……徐勇是南辛庄村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80后的他对村里的发展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不仅带头发展草莓采摘,徐勇还开始尝试起了每周两次的草莓配送服务,让想吃但是不方便前往采摘的顾客也能吃到南辛庄的草莓。“要形成一种模式,肯定要有一个人先试。”

“获得利润的途径就是销售,而采摘只是销售的一种形式。”经过一年时间,徐勇已经探索出比较稳定的配送方式,他的两个草莓棚通过配送的方式,销售额有了明显提升。“有四分之一的份额是靠配送得到的,看到效果以后,村里很多人也开始学着这样做了。”

增强造血功能 促进富民增收

村庄想发展,农民想致富,还得增强“造血功能”。

2016年,南辛庄村两委算了一笔账。“全年村集体收入共42万元,仅大棚出租、草莓采摘的门票收入加起来就有19.9万元。”张诗清告诉记者,这更坚定了南辛庄村发展采摘游的决心。村集体有了收入,便开始着手进行村庄环境提升,为打造草莓采摘旅游村做铺垫。

南辛庄村的致富路没有停止在草莓种植上,而是瞄准适应市场的项目,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把精准脱贫转变为富民增收。“下一步,我们打算发展种植其他水果,争取一年可采摘两季、三季。”张诗清表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一个村来说,这个“车头”便是村两委班子。只有整个班子团结了,才能形成合力,带领村庄更好更快发展。“作为村级基层组织,要清楚自己的家底以及各种扶贫、富民政策,知道遇到问题该找谁去解决。”新区扶贫办副主任张辉说,站得高、谋划远,富民增收便指日可待。 王 雪 魏宗芹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