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医养结合新模式惠及失能失智群体

红石崖街道成立红心医护服务队和红心居家服务队

“现在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每天还有服务人员照料生活,而且不收费用,既方便又安心。”红石崖街道东郭村因病致贫的郭玉宝老人感慨道。5月8日,该街道举行了“为困难家庭失能、失智人员提供专项服务启动仪式”,现场成立了红心医护服务队和红心居家服务队,将“医”和“养”有效对接,形成了“医疗特护+居家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使辖区困难家庭失能、失智人员的生命质量有了“托底”新保障,探索出了一条医疗与养护结合有成效、有未来的创新之路。

每周上门巡诊 开展医疗特护

启动仪式为红石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心医护服务队”进行现场授旗,该服务队将为认定的孤寡独居、单身人员开展医疗特护服务。

“困难家庭失能、失智人员都或多或少存在身体疾病,医护服务队每周都会上门为服务对象开展巡护服务,并为每个人建立健康诊疗档案,详细记录每次诊疗的内容、数据及治疗措施。”红石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主任王子卿告诉记者,医护服务队专业的医护人员会根据方案对服务对象进行检查治疗。比如,对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定期检测血糖,定时督促老人服药;对患有高血压的老人,进行体温和血糖的测量,及时调整用药,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早控制。

据了解,医护服务队的服务内容包括:巡诊、插尿管、气管插管消毒护理、褥疮护理指导、测血压、量体温、健康咨询指导等项目。同时,街道还为已认定的失能、失智人员提供了轮椅、褥疮垫等辅助器具。

仪式结束后,医护服务队立即行动,入户为失能老人提供诊疗服务,并教授如何使用仪器。红石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樊永江表示,“我们精选了最优秀的医护人员加入医护服务队,经过前期学习培训,全员已具备居家医疗服务技能和素质,将有效缓解辖区困难家庭失能、失智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每天入户1小时 开展居家照料

对普通家庭来说,照顾失能失智人员,在生活和精力方面都是一种很大的负担,居家服务队的成立,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当天,该街道还为红心居家服务队进行了授旗,为认定的全部失能、失智人员提供居家服务。

“对我个人来说,减轻了压力,以前家里临时有事,老人在家里也出不去,现在有了服务队上门照料,干什么也觉得放心了。”居民王女士说。

“工作中,居家服务队将充分考虑不同家庭失能失智老人的多样化需求,从服务细节做起,关心每一位失能、失智人员生活、饮食、起居,精准解决服务对象的现实需要。”红石崖街道社会事务办负责人魏军峰告诉记者。

在服务人员方面,该街道实行社会化管理,突出“家庭化、亲情化、人性化”服务。“居家服务队为服务对象提供洗衣、做饭、保洁、陪伴等日常护理,每天服务不少于1小时,能够满足服务对象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魏军峰表示。

推行医养结合 传递民生温度

记者了解到,此次红石崖街道探索推行医养结合新模式,服务对象为本街道户籍的低保、低保边缘、重度残疾、因病致贫家庭中的失能、失智人员。经前期摸排、反复筛选,确定辖区内困难家庭中的失能、失智人群为162人。其中,认定的全部人员均可享受居家服务,认定人员中84名孤寡独居、单身人员可享受医疗特护服务。

“这项活动的开展,契合全街贫困家庭中的失能、失智人员的特殊需求,医护服务和居家服务两个服务团队,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扎扎实实入户,确保工作取得成效。”街道办事处主任孙艳秋表示。

据了解,该街道还成立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各管区主任、社会事务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困难家庭失能、失智人员专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保障项目规范运行。

新区卫计局局长薛立群表示,红石崖街道为失能失智人员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既是新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顺应中国社会结构新变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充分体现了街道“服务为先、民生为重”的执政情怀和理念。李 涛 刘德刚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