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修路用上新工艺减排废料7万余吨

近日,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每当夜幕降临,新区滨海大道上就会驶来几列状如火车的橙色大型机械。一夜过去,它们所到之处路面上原有的裂缝等路病就全部消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新区城管局首次引进了一种“国际领先”的道路养护工艺及设备,为滨海大道治疗路病,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该项工艺的使用,较传统工艺能够减少废料排放达76800吨。

路面材料再利用节能减排显成效

“自通车以来,滨海大道交通量快速增长,在重载车辆的持续作用下,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和沥青老化等问题,道路使用性能降低。”新区城管局亮化办主任陈鑫说。

记者在滨海大道项目现场看到,该套名为“公路医生”英达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设备化零为整,组成一列机组。机组“一”字排开就位后,施工正式开始:先将路面加热至软化、耙松,继而喷洒再生剂恢复原路面材料性能,然后收集旧料并与少量新料现场充分拌合,最后摊铺压实。朝着亟待治愈的滨海大道,整个机组像一列慢速行驶的列车,缓缓向前行进,而在机组后方,一条新路已然重现。

“施工采取流水线作业、机械化程度高,机组的施工速度可以达到4米/分钟,其施工效率较过往的传统工艺提高了3倍以上。”该项目负责人徐金会告诉记者,通过使用这一新工艺养护道路,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施工全程无扬尘、无任何固体垃圾废料排放,环保低碳。

经专家测算,相较以往传统的养路方式,本次工程使用该工艺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16.4吨;减少废旧沥青混合料排放76800吨,可填满16个国家标准泳池。与此同时,废料的完全再利用节省了约48000吨新沥青混合料,大幅节约了资源,避免了开山采石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施工期间不封路市民出行更便捷

对于道路施工、维修,市民对各种围挡再熟悉不过,但在此次滨海大道施工路段,却没有这样的场景。除了道路一侧单股车道在维修外,其他车道正常使用,更让人惊讶的是,刚刚压实的路面也不需要“休养期”,而是直接对市民开放。

“该工艺是青岛地区首次引进,最大的优势是施工速度快、效率高,施工结束即可开放交通,本次施工采取4套机组同时夜间作业,白天完全开放交通,力求将施工给市民出行带来的‘阵痛’降到最低。”陈鑫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本次施工路段总计60多万平方米,老工艺需要4至6个月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新工艺只用了20天就完成了。“跟我们过去对修路的记忆区别很大,没几天这条路就换了个模样。而且修完就能用,在施工过程中也只占一股车道,我们都觉得很新奇。”家住天意华苑的市民张先生为新工艺点赞。 张静 逄超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