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浦东“新20条”营商环境再优化

继2018年首个工作日打出“四个集中一次办成”的改革组合拳后,近日,上海浦东再出大招,推出了服务自贸区建设、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新“二十条”)。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二十条”措施涵盖“放、管、服”及流程再造等四个方面。其中,“支持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含金量最高,作为上海自贸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为补齐“创新创业人才不足”这一短板,属于国内首创。

外籍人才可享“国民待遇”

“二十条”措施中,含金量最高的就是“支持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具体指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外籍高层次人才可凭其持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创办科技型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与中国籍公民持中国居民身份证作为身份证明创办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需由上海市人才部门或浦东新区人才部门等认定。科技型企业是指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检测或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研发、生产、经营等行业的企业。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增强创造力和竞争力,离不开外籍人士的参与。浦东将面向世界吸引人才,并为其工作、生活提供便利,使其来得了、呆得住、发展得好。“支持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推出的创新举措。这一改革举措在国内属于首创,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有利于引进“外脑”,吸引更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参与和推动自贸区建设,未来相关企业在融资、上市等方面将享受更多便利。

市场准入三大亮点

记者注意到,在市场准入领域,“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是新“二十条”的原则。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要在减权放权上下功夫,简化流程也很重要。“一照多址”“两个当场办结”“两证齐发”是新“二十条”三大改革亮点。

企业的难点就是改革的重点,激发市场活力,需要更加宽松、便利的准入环境。为此,浦东市场监管局此前先后推出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名称登记改革、窗口无否决权机制、注册许可网上预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市场准入创新举措。

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让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也使得各环节办事流程持续优化。企业办理设立登记,原来需经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设立登记两个环节(一般需8个工作日),实行“1+1+2”企业登记办理模式后,最多2日办结,至少提速75%;而办理变更登记,原来除简易登记事项外一般需5个工作日办结,今后全部登记事项当场办结,营业执照立等可取。

“以往办理企业查名,需要投资人到受理大厅现场办理。最让我头疼的是每次要准备密密麻麻一长串备选名称,遇到近似和重名的情况,还要回去重新想名称,有的时候要跑好几趟。”浦东新区综合办事大厅内某招商机构的办事人员小黄感慨道。

而在上海率先开放企业名称库之后,已经大幅简化登记程序,提升企业名称登记的便利化程度。如今,“1+1+2”办理模式对使用可选用名称的企业设立登记承诺当场办结,进一步降低时间成本。

监管闭环“六个双”

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环节的一体化、全过程监管体系,让原有监管体制下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管理碎片化、基层监管力量配备不均衡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表示,政府的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让工商登记慢慢放开,审批减少意味着政府把主要的力量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就让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更加贴切。

当好市场“守夜人”并不容易,如何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监管水平?这始终是考验政府部门从人工监管过渡到智慧监管的一个重要课题。此次出台的新“二十条”推行了“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的“六个双”监管闭环机制。2017年11月,上海市监局在危化行业市场主体的一次抽查中,系统随机选取了三家企业,执法人员经现场检查后,将抽查结果录入平台并公示。同时,在线上与各部门监管信息及时反馈和传递,结合大数据信息共享,实现监管清单化管理,以信用为核心的“互联网+监管”模式,让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未来,孙元欣教授表示,上海自贸区在继续推进自贸区改革试点中,其中一项是率先营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根据目前世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190国家和经济体的监管环境进行测评的结果显示,我国位居第78名,比2013年上升18名,进步很大,但在申请建筑许可、投资者保护、缴纳税款、合同执行和办理破产中拖了后腿。因此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中,还存在许多可以提升的空间。据《浦东时报》

■相关链接

浦东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

(一)深化简政放权,扩大市场开放度

围绕市场主体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制度供给,加大减权放权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支持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2深化自贸区内企业“一照多址”改革。3推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尽快落地。4缩小计量认证(CMA)现场评审范围。5试点取消检验检测机构审查认可(CAL)。

(二)再造登记流程,体现自贸区速度

结合实施浦东新区“三全”工程,坚持让数据“多走路”、企业“少跑腿”,对市场准入的各个环节进行流程再造,体现市场准入的自贸区速度。

6实施企业登记“1+1+2”办理模式。7实行食品经营许可与酒类零售许可两证齐发。8探索“一照一码”“一码贯通”机制。

(三)创新治理方式,提高监管精准度

以市场监管的公平、公正和透明、高效为目标,以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无事不扰”为原则,探索推广诚信监管、分类监管、精准监管、动态监管,不断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市场监管水平。

9推行“六个双”闭环监管机制。10实施检查事项清单管理机制。11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12强化第三方风险评价辅助监管机制。13合理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14构建消费纠纷多元调解新机制。15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和商圈诚信联盟建设。

(四)优化政务服务,提升企业感受度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支持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

16成立“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17拓展第三方专业机构一站式服务。18推行金融机构网点市场准入代办服务。19促进检测认证行业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化合作。20优化企业定向服务联络机制。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