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引塔尖人才筑智慧高地

2017年,新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标注了新的刻度: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磅礴蔚起……

这一年,新区引进的一批顶尖人才伴随着创新成果涌现出来,提升了新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创新版图的位势。而在这其中,作为人才塔尖的院士专家们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大贡献。

投身中国梦顶级英才聚新区

据全国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共引进海外人才6089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万人,迎来了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杨振宁、姚期智两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更是放弃外国国籍,投身“中国梦”。

同样的桥段也在西海岸上演。

2017年,华裔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携主创团队加入新区院士团队。作为青岛市首个正式落地的“顶尖人才团队”入驻新区,戴宏杰院士团队将致力于建立聚集世界级专家的铝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及应用研发中心,形成本领域世界学术高地。

记者从新区科协获悉,2017年,新区科协积极为企业与院士专家合作牵线搭桥,新创建华大基因、益和兴食品2家市级院士工作站,引进杨焕明、朱蓓薇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共14人,开展“超大基因组合成技术研发”“海洋鱼类生物活性多肽研发及产业化”等合作项目7项。

目前,新区共创建市级院士工作站13家,占全市的23%,居全市第一位;进站院士13人,院士专家团队78人,2017年各院士站完成技术创新项目51项,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提报的“分子筛转轮”项目获2017年青岛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优秀工作成果。

搭台子抢人才为产业创新注动能

2017年,新区开启“大人才引进”模式,人才引进工作乘势而上进入快车道。“筑巢引凤”搭台子抢人,新区着实出了不少妙招。

6月27日,国际水大会又一次落户新区,为涉蓝涉海企业拓思路引人才;7月28日,第五届中国苹果产业科技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束怀瑞院士亲临现场为新区描画农业产业蓝图;9月6日,杨焕明院士出席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启用暨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成立仪式,立志与顶尖人才合力将华大基因青岛研究院打造成国际化的人才、科研集聚地;9月7日,东亚海洋高峰论坛在新区如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作主旨演讲;9月21日,国际海藻酸与海洋生物材料大会顺势发力,为新区海洋生物相关产业注活力添外援。

一系列引才举措应声落地,一连串人才平台战略持续发力,新区为高尖端人才引进、高科技企业引才种好了一棵棵棕榈树、搭建了一座座引凤台,人才应风而来,企业顺势而上。

院士深入一线助企业攻关技术难题

随着一只只“金凤凰”落栖西海岸,借助院士专家团队,新区企业不断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转型升级“快马加鞭”。

2017年,杨焕明院士与中德生态园合作成立的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国家海洋基因库)项目,将重点围绕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育种和海洋活性物质开发等方向,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单位,组建研究联盟,进一步推进海洋资源、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为实现海洋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院士专家工作站将创新因子源源不断注入企业,力助企业以“智高点”赢取产业制高点,真正成为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动力”。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既让企业技术难题在短期内得到破解,又有效推动企业内部创新资源优化升级,从输血变为造血。”新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杜晓介绍。

设立院士中心打造服务专家新模式

为使新区人才工作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发展得以有效开展并得到进一步创新,2017年年底,新区设立了院士中心,2018年,该中心将协助人才部门进一步做好人才与产业的精准对接服务。

“2018年,院士中心将协助新区人才部门同步制定产业规划与人才规划,同步绘制产业地图与人才地图,形成大数据、涉蓝涉海等产业人才集群。”杜晓说。

其中,院士中心将积极实践“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的理念,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深度融合;探索建立“西海岸院士联盟”人才咨询服务机制,打造新区人才办、科协联系服务专家的新模式;设置“西海岸英才卡”便捷服务模式,增强院士专家的成就感、归属感和获得感。(董梅雪 乔雪莲)(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区科协提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