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文化惠民生 浸润西海岸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区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通过建设设施一流的文化场所、发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等途径,多措并举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将文化的影响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目前,新区已经形成“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态势,确保群众共享多彩文化盛宴。

文化设施网络来到百姓身边

近年来,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瞄准国家级新区发展定位,坚持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城乡联动,基本形成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层次丰富、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与此同时,新区拥有区级公共文化设施4处,正高标准规划建设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等文化场所于一体的大型市民文化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新区文化地标。今年,新区投资2600万元将26处镇街综合文化站升级改造,同时,全区120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中心,147处农村特色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馆+书院”“图书馆+网咖”……一系列文化新模式正在新区涌现。近年来,新区创新图书服务模式,在全国首创“办证、借书、采购、藏书”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提供“你看书、我买单”服务,无缝对接读者需求,图书馆目标人群覆盖率、持证率、到馆率得到跨越式提升。

品牌文化活动百姓当起主角

西海岸新区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已连续举办31届、“西海岸之夏”广场演出季连续举办21届、“小品进社区”巡演连续举办12届……每年累计文化演出30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1.6万余场,文化艺术展览1000余场……在新区,一年四季不间断开展的大型品牌文化活动已达十余个,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群众文化活动。今年以来,亚媒峰会看新区、欧盟青年音乐节、东亚艺术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国际性大型文化活动落户新区,极大提升了新区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新区培育扶持基层群众文化队伍800余支,在全区每年3000余场文化演出中,80%以上的节目都是由基层群众文化骨干作为创演主力,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作品达到600余个。”西海岸新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小品进社区’荣获国家级文化创新项目、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达到用身边人演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了群众文化自觉,真正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文化惠民创新丰富百姓生活

在文化惠民新模式的探索中,新区从未停下脚步。文惠卡的出现,开启了新区文化消费的大数据时代。截至目前,文惠卡已签约商户270余家,优惠范围涵盖影院、书店、文化旅游等十大领域,全区持卡用户8万余人,开展“文惠万家”消费季主题活动200余场,免费发放景区、电影、音乐会、博物馆等文惠票3万余张,配套建设的“文化惠民一网通”已投入使用,手机APP平台筹备正式上线。

据西海岸新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惠卡在全国首创“文化+金融+大数据”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新区又整合文惠卡数据平台、文化惠民网等,创新建立了“大数据条件下的文化民意实时测报系统”,该项目获评文化部2016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该系统通过搜集分析区内居民文化消费数据,适时调整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政策思路、工作重心及资源匹配,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冯煜桢■记者手记:

文化引领 百花齐放

新区获批以来,将“文化引领”作为建设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坚持把服务模式的创新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推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多元化、效能最大化。

活动时间年度化、艺术内容主题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举办方式社会化、参与范围大众化,成为了新区群众文化活动鲜明的特点。让群众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乐起来,让生活走向艺术,用文化引领时尚,成为了新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社会和谐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文化为底蕴,创新添活力。植根于厚重文化土壤,西海岸文化事业正百花齐放!

冯煜桢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