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开创军民融合发展的“青岛模式”

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140个涉军涉海项目入驻,涵盖舰船装备、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领域的军民融合高科技园区,取得了政治、国防、经济、社会、文化五大效益……近年来,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式,在军民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协同研发孵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地人才培养使用、军队社会化保障、陆海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创新、引领示范,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创出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青岛模式”,昔日偏远的小渔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特色海军城。

军地校企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这几年,古镇口融合区创新军地校企合作模式,与多家科研院所深度融合,累计承接技术保障10万余人次,直接完成舰船技术服务合同额5亿元,间接技术装备保障百亿级。同时,重点引进十二大军工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发展海洋国防与船舶海工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军工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中科系”、“军工系”、“高校系”科研院所相继落户,国字号、军字头协同实验研发载体先后入驻。

目前,两万米高空无人靶机、航速80节三体超高速船、全自动化船体表面清洗机器人、专供航母和国家游轮的新型船舱防火材料等一大批尖端科研成果正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国家深海空间站、“水声技术”、“水中无人航行器”、海上实验场等最前沿的科研平台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靠前保障促进经济国防双提升

古镇口融合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有力支撑。这几年,古镇口融合区重点强化高校引建和人才培训两条主线,规划建设13平方公里的大学科教园区,先后引进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中科院青岛科教园、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公安部常备维和部队训练基地、武警消防指挥学院等8所涉军涉海高校,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目前,国防大学首个京外军民融合型现地教学基地已落户古镇口,海军航空兵训练基地也在古镇口设立信息化教学实践基地。

随着部队与驻区高校、企业深入合作,古镇口融合区累计承训舰船管理、系统检测、设备维修等军队新装备保障人才5000余人次,为部队节约成本80%以上,使部队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投入核心战斗力建设。同时,打破军地人才培养的体制壁垒,实现商船海员和海军舰员学历与技术资格互认,为官兵职业规划和长远发展拓宽道路。

在军队社会保障方面,古镇口融合区积极推进部队社会化、市场化、集约化保障,拓展保障领域,提高保障效益,加快推进涉军项目建设。目前,食品保障基地、海军公寓、海军中学和全省首家军地医院已全面开工。对官兵团购商品房施行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官兵还给予专项补助,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安置、子女优待入学,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

设施建设融合发展日新月异

这几年,古镇口融合区打破了“军地分轨”运行模式,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和国际化大学园区、知名特色海军城的要求,统筹军地、港城、陆海空间布局,强化山海资源保护,积极应用太阳能、海水源、装配式建筑等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实施市政配套、岸线整治、绿道建设、河道提升,建设一河一特色,一路一风景的生态环境,打造了国内唯一海军主题绿地体系、独特创新的海军文化景观展示、可示范推广的军民融合建绿模式。

在军地联合共建“三沙路”的基础上,古镇口融合区正在加快建设青连铁路军港专用线、进港西路和军用机场,并在一片荒滩上建成了国内首个红蓝文化交融的海军公园,配套建设了停车场、海鲜市场、游客中心、老舰长广场、龙门广场、绿道驿站、公交系统等公共服务精品工程,成为青岛旅游文化的新地标。

丁大千 魏玉暖

(本版图片由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提供)

古镇口大事记

●2014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总参谋部《关于设立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有关问题的请示》,上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同年,启动示范区建设。

●2015年,新引进涉军涉海项目45个,建成国内

首个红蓝文化交融的海军公园,东方时尚创意体验中心投入使用;12月23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总参研究起草的《国家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审批。

●2016年,成功举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

暨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年会,全年新引进项目24个,总数达到120个,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建成投入使用,启动13平方公里的大学城规划建设,开工建设全省首家军民融合医院、海军小镇。

●2017年,规划建设技术装备保障、军工产业发

展、军地人才培养、综合保障协作、园区规划建设“五大中心”,开展“突围古镇口开展攻坚战”行动,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开工建设。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