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开创港城共兴新时代

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2016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近年来,青岛港持续迅猛发展,强力拉动西海岸新区发展,成为了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背靠大港 物流腾飞

目前,新区共有集装箱场站20多家、船代60多家、仓储企业300多家、运输车队1000多家、货代企业5000多家,2016年航运物流产业实现附加值303亿元,占全区GDP的10%。

带动就业 服务民生

目前,青岛港在新区的直接从业人员近1.3万人,关联产业在新区的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16年,青岛港直接和间接为新区和上下游产业贡献了92万个就业机会。

吸引项目 拉动外贸

2016年,青岛港在新区完成外贸吞吐量3.18亿吨、完成外贸集装箱1204万标箱,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18.5亿元,占全市近20%;促进新区实际利用外资16.1亿美元,占全市22.9%。

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港供图)

◆拉动新区航运物流产业实现附加值303亿元,占新区GDP总额的十分之一

◆直接间接为新区和上下游产业贡献92万个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居民就业

◆拉动新区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818.5亿元,占青岛市的近五分之一

2016年,新区航运物流增加值达到303亿元,船舶海工产值达到306.7亿元,石油化工产值达到1345亿元,港口贸易进出口交易额1337.7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818.5亿元,占青岛市货物进出口总额的近五分之一;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6.9亿美元,占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的22.9%……

这是一份港口拉动新区经济发展的“优等生”成绩单。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2016年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其中,完成外贸吞吐量3.33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00万标准箱。近年来,青岛港持续迅猛发展,强力拉动西海岸新区发展,成为了新区经济繁荣的新引擎。

背靠港口物流业换档提速

青岛万盛原物流有限公司是在西海岸新区注册的一家物流企业。过去,这家企业的车辆不到10台,靠接一些零散的运输业务勉强维持。“2014年,听说青岛港物流成立了智能调度中心,建立了网上运输平台,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思加入了平台。没想到,这个决定改变了车队的命运。”公司总经理赵方振说。

一方面是青岛港前湾港区的集装箱业务快速增长,为车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源,另一方面,港口的智能调度中心实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改进措施。手机APP、一键授权等先进功能上线,使单车周转率从由单车8.5车次/每班,提高到了目前的单车10车次/每班,不用走关系、搭人情,效率更高,管理更规范,为车队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几年下来,公司规模扩大了10倍,拥有车辆109台,效益猛增,每月操作5、6万TEU,月收入超过200万元,去年光交税就达到了300多万元。”赵方振感慨地说道,“有了大树才好乘凉,正因为有了青岛港的大发展,把蛋糕做大了,我们这些物流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平台、更多的货源,我们今后肯定会继续紧跟青岛港的发展节奏,港口建到哪里,我们就发展到哪里!”

记者了解到,像万盛原这样的企业,在新区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新区共有各类集装箱场站20多家、船代60多家、仓储企业300多家、运输车队1000多家、货代企业5000多家,2016年新区航运物流产业实现附加值303亿元,占新区GDP的十分之一。同时,港口发展汇聚了品种齐全、数量庞大的油品、铁矿石等各类大宗物资,推动了贸易、保税、期货交割等产业快速扩张,2016年新区港口贸易进出口交易额达1337.7亿元。

昔日打渔郎穿上海港新工装

9月15日一大早,董家口矿石码头公司装卸队长白班班长董同飞和妻子手牵手走出宽敞漂亮的新家,开车去港口上班。他先把妻子送到临近港区的工厂上班,15分钟后,董同飞赶到公司换上橘红色工装,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90后的董同飞是董家口泊里镇尧头村本地人,种过地、出过海、打过工。2012年,董家口港区大规模建设发展,他通过面试进入港口,成为一名码头产业工人。几年下来,小董凭借努力工作干上了班长。如今,尧头村已经成为了港区的一部分,而小董一家人也搬到了附近的两层安置小洋楼里,夫妻俩一个月收入近万,日子过得很红火。

据了解,自董家口港区大规模建设发展开始,青岛港已陆续从当地招收了217人到港口工作,让当地的居民走上了产业工人的岗位。事实上,港口的发展已经为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据统计,目前,青岛港在新区的直接从业人员近1.3万人,关联产业在新区的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新区平均每10名企业从业人员中至少有1人与港口相关。2016年,青岛港在新区完成货物吞吐量4.6亿吨,直接和间接为新区和上下游产业贡献了92万个就业机会。

前港后厂哺育临港经济圈

青岛港的迅猛发展,给新区众多临港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优势,营造了充满活力的生动局面。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海晶化工与青岛港、海湾集团三方合资,在距离公司10公里左右的地方建设了液体化工码头。依托“前港后厂”的模式,将乙烯、二氯乙烷等原料用船运到港口,通过管道直接运到公司罐区。生产的产品也通过管道直接装船外运,一年能节省原料运费三、四千万元。海晶化工总经理高自建说:“以烧碱装船为例,每小时400吨的流量,是汽运的十多倍,足以保证万吨货轮24小时满载离港,而且不会出现上百辆汽车排队叫号的拥堵情况,安全系数也更大。”

在新区,青岛港建设发展带来的巨大便利吸引了海晶化工、精品钢基地、粮油加工和矿石贸易中心、原油分拨贸易中心等大批产业入驻,很多国外的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也加快落地。英国壳牌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和马士基集团、迪拜港口等世界著名船公司纷纷关注青岛港、落户新区。2016年,青岛港在新区完成外贸吞吐量3.18亿吨、完成外贸集装箱1204万标准箱,拉动新区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818.5亿元,占全市的近五分之一;促进新区实际利用外资16.1亿美元,占全市的22.9%。

记者获悉,未来3年,青岛港将在西海岸新区投资140亿元,全力加快董家口港区建设发展,推进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联动,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枢纽港,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开创港城共荣的新时代。 (董梅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