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走过百年风雨乐享幸福人生

“这葡萄,真甜!”26日上午,在灵山卫街道毛家山村一处农家小院里,住着一户和睦美满的五世之家,已108岁的老人王薛氏正坐在炕上吃着儿媳妇剥好的葡萄。这位老人生于清朝末期,跨过民国,又走进新中国,现已是全区年纪最大的老人之一。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老寿星家里,与老人和她的家人聊聊家常,谈谈养生,陪在老人身边,感受她经历的风风雨雨。

80余人五世同堂最大重重孙已10岁

26日上午,记者在炕头上见到了108岁的老寿星王薛氏,老人面色红润,说话仍旧铿锵有力,笑得合不拢嘴。“俺婆婆没有名字,娘家在薛家岛鱼鸣嘴,姓薛,婆家姓王,所以就叫王薛氏。”老人的小儿媳张秋香告诉记者。

“俺家现在已经是五世同堂,最大的孙子都60多岁了,他还有个10岁的孙子。”王薛氏一边吃葡萄,一边说起了自己的大家族,她一共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老大和老四是儿子,老二和老三是闺女,现在全家人口数已达80多人。

“婆婆真是一辈子都没闲着。”张秋香说,老人20岁左右嫁到了灵山卫南门里,后来又搬到毛家山村。“她年轻时开荒种地,上山捡柴火,带着家里人做豆腐。80岁还拿镰刀割麦子,93岁了还在为家人生火做饭。”

“婆婆77岁的时候,丈夫没了,后来两个儿子也相继去世。93岁时,她又摔伤,从那时起,她就再也不能自己生活了。”张秋香说起往事时感叹道,“婆婆这一辈子都在操劳,现在也该好好享受晚年生活了。”

进门52年,婆媳没红过脸

虽然老人的屋不大,但却收拾得十分整洁,炕席铮亮,上面整整齐齐叠放着软和的棉被。张秋香时不时给婆婆剥粒葡萄、削个苹果,两人边吃边聊着天。

“娘,你还记得你会骑马来着不?”张秋香笑着和老寿星说起了年轻时的事。“会骑呀,蹬着马镫子就上去了,拉着缰绳,蹬蹬地就爬到山顶了。”王薛氏大声笑着说,小小的屋里顿时都是爽朗的笑声。

对于张秋香来说,婆婆是她生活的全部。每天从早上五点开始,她就忙个不停,帮婆婆穿好衣服、做饭、给婆婆解闷……“婆婆摔伤后,自己就走不动路了,只能在炕上待着。”张秋香说,因为大哥大嫂年龄大,身体也不是太好,所以照顾婆婆的任务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但她从来不觉得累。“这个炕头,就是俺娘俩的天地。”

“婆婆是个好人,脾气好的没话说。俺嫁进门52年了,都没和她红过脸、顶过嘴。”张秋香笑着说,两人处的比亲母女还要好,如今更是已经成了彼此相互依靠的伴儿。“俺20多岁进门时,亲娘就没了,从那时起,婆婆就把俺当亲闺女。我老伴走后,我们娘俩就住这炕上,一起说说话,解解闷。老人吃不下东西,我也吃不下,老人高兴,我也高兴。”

“现在儿媳也帮着俺一起照顾婆婆,我们一起给婆婆洗澡,扶着她到处溜达溜达。”张秋香感慨地说,自己的儿媳妇嫁过来这些年,也从来没红过脸,闹过别扭。如今,老少三代住在一个院里,每天一起吃饭,高高兴兴、热热闹闹。

心量宽、脾气好是长寿秘诀

“听说婆婆是黄岛区年龄最大的老人。”张秋香告诉记者,“俺记得婆婆100岁那年,突然间头发都掉了。”开始她以为是老人洗头发用的洗衣粉导致的,可就在那年下半年,老人突然长出了一些黑头发。“你看,现在头发还不错,虽然脑子有些糊涂,但大多时候耳不聋眼也不花。”

谈起老人长寿的原因,张秋香笑了,“可能和脾气、心态有关。婆婆心宽,俺嫁到这个家52年了,就没见过婆婆生气,和别人吵架。”张秋香说,她最佩服婆婆这点,特别爱笑,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笑容。“婆婆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出声’,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她都能坚强面对。”

“婆婆吃饭规律,不忌口,荤素也不挑,还喜欢喝两盅,特别愿意吃猪肉和鱼肉。”张秋香说,老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一顿在上午八九点左右,一顿在下午两点左右。“她就爱吃零食,你看看这个篮子里,全是吃的,三天一包钙奶饼干,她还尤其愿意吃水果和沙琪玛。”

“水源应该也是原因之一。”毛家山村计生协会主任王晓芳告诉记者,毛家山村依山而建,山上植被茂密,村子中央还有一个水库。“这个水库里的水就是山上流下来的,这种山泉水,特别甜,祖祖辈辈一直都喝。”王晓芳说,毛家山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里共148户,80岁以上的老人有20多位,还有一对老两口,一位97岁,一位95岁。

■相关新闻

新区共73位百岁老寿星

“现在国家对老年人的政策好,重阳节临近,灵山卫街道计划生育中心还送来了600元节日补助。”张秋香说,国家对老年人的补贴政策让他们一家享受到了实惠,“现在婆婆每月能领700元的生活补贴,再加上之前还入了保险,平时她的各种生活费用就够了。”

记者从西海岸新区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新区共有73位百岁老人,而和王薛氏同龄的就有三位。“王台镇、薛家岛街道、泊里镇各有一位。”民政局老龄办负责人介绍,针对年龄较大的老人,国家都有相关补贴,“80到89岁的老人,每月可领取100元;90到99岁的老人,每月200元;百岁以上每月700元。”(李玉华)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